半岛BOBESG信披从宣导走向实践 企业如何应对?在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60多天后,今年4月12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半岛BOB。
《指引》正式发布稿共6章63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框架,从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设置21个具体议题,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以下合称“ESG报告”)。
据了解,此前我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实践多年,ESG披露率逐年提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等。
《指引》下发后,对上市公司ESG信披释放了哪些信号? 企业如何将投资者关心的营收和业绩与ESG要求相结合?有出海业务的企业后续在做ESG披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另外,随着国内消费类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越来越多,后续ESG信披是否也会成为中国公募REITs产品的一道“必考题”?
近日,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我国企业的ESG信披实践专访了第一太平戴维斯北京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副主管、董事张宇。
《中国经营报》:上市公司在实施《指引》过程中,如何将投资者关心的营收和业绩与ESG要求相结合?
张宇:过去几年,披露ESG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半岛BOB,但确实存在部分企业只将ESG当作营销工具,务虚居多,务实不足。
实际上,ESG能够为企业带来实质好处,其中,市值管理是最显而易见的。ESG能帮助上市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上市公司市值。通过ESG信息披露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在市值、融资、供应链等方面的管理,必然会在投资者关心的营收和业绩方面产生积极表现。
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ESG排名靠前的企业,当年的平均销售净利率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显著高于排名靠后的企业。这从侧面反映出,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助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张宇:以地产行业为例,万科的ESG报告中就有一些不错的实践案例和创新做法。例如万科在大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内实践的碳减排项目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在零废弃影响力方面的引领性比较突出。
具体来说,就是借助黑水虻厨余处理技术、社区园林堆肥技术,实现有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通过在园区土壤改良过程中应用堆肥产物,实现有机质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增加土壤碳封存。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白酒行业,众所周知,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针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白酒代表企业五粮液早在2018年时就实现了天然气全部替代煤炭,100%使用清洁能源,并开始积极探索“气改电”,公司在2021年提出创建“零碳酒企”的战略目标。
同时,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五粮液建设了行业最大的高标准纯粮固态酿酒基地,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累计投入已超过15亿元资金;在社会责任方面,累计投入和整合帮扶资金超30亿元,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万人以上,惠及群众近100万人。
据了解,五粮液经营业绩的表现也与其在ESG方面的实践相匹配。公开数据显示,从2020年以来,其每个季度都保持营收、净利的两位数增长。
张宇:考虑到现在的全球营商环境及地缘环境,对于出海企业,特别是新能源及制造业相关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势必将着重审查与出海业务相关的ESG信息披露质量及可靠性。
事实上,已经有地方政府对涉外企业的ESG披露做出具体的提升指引BOB半岛,比如今年3月份时,上海市商务委印发关于《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因其首创性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提出,要将中国涉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国际公认的ESG理念和原则相结合,发挥重点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扩大涉外企业ESG信息披露范围。
因此,出海企业应加大对于出海业务相关ESG信息的收集投入、识别和评估双重重要性的可行性,以及提前预判并与监管部门就困难和重大挑战进行沟通汇报,以保证相关披露和实践动作满足《指引》要求。
目前,中国很多出海企业在员工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已经有很多良好的实践,但是对国际评级结果的应用不够,对于欠缺不足的方面没有重视和改善,例如应用减碳技术、披露方式改进等。此外,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负面事件和舆情,也会影响出海企业对于《指引》的落地实践效果,进而影响企业国际形象以及国际业务发展。
因此,我建议出海企业应加强与国际ESG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加深对国际ESG评级与报告标准的了解,在提升国际ESG评级结果应用上吸收国际成熟经验,建立出海企业ESG应用综合生态圈,助力跨国业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特别强调,ESG报告披露范围除了上市公司自身运营情况外,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报告信息延伸至企业上下游价值链中的直接和间接业务关系的企业,即要识别和披露ESG风险和机遇对价值链中主要相关方产生的影响。
虽然价值链披露要求尚未强制,但对于追求ESG高评级的上市公司来说,这一点是其需要重点关注的,我认为这一点也将会成为ESG报告中的主要难点。
尤其是对于有出海业务的企业,其价值链相关方多为境外公司,有些甚至是涉及数据安全的关键性公司。虽然《指引》的整体框架思路与国际主流ESG报告标准相一致,但受限于数据安全合规政策、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主要相关方信息不受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公司不能符合披露标准的情况。
因此,出海企业应特别注意,在选择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企业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择进行可持续报告披露较充分的供应商,并在产品或服务合同中增加ESG信息数据提供等相关条款,提早布局,应对不久之后的强制性披露要求。
此外,有出海业务的上市公司要特别关注准备《指引》要求的ESG报告的时间长度,根据我们的经验BOB半岛,具有出海业务的上市公司出具高质量ESG报告的准备时间可能需要长达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国经营报》:《指引》的发布对公募REITs在ESG披露及实践方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张宇:虽然现在《指引》的适用范围还不包括公募REITs产品,但可以看到《指引》对公募REITs主要参与方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很强。
我相信,随着国内消费类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越来越多半岛BOB,其底层资产由于涉及公众数量众多、ESG相关场景更加多元化,数据收集、分析、核算和披露的复杂性与其他类型相比更大,这就对于基金管理人、专项计划管理人以及底层资产运营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REITs产品的机构投资人占绝大部分,像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是其中的主力军,从过去两年ESG信披率来看,此类金融机构的ESG信息披露比例以及质量都非常高。那么以终为始,我相信公募RE-ITs产品为了提高自身的投资吸引力,作为这些金融机构价值链下游的重要节点,将ESG目标指标融入到日常运营、品牌建设,甚至是KPI中都是势在必行。
张宇: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提升认知。公募RE-ITs的主要参与机构首先要主动了解并认可ESG的理念,意识到ESG管理理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与很多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都关注的商业向善、CSR以及科技伦理等存在一定相似性质的策略理念,也与房地产、新基建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精细化运营策略的内涵相吻合。
二是可以借鉴国外的ESG管理与实践经验。例如美国市场上,有接近80%的大型REITs产品披露了独立的ESG报告,并将ESG风险和机遇纳入其战略规划和财务规划,并且其主要披露议题集中在社会维度,披露标准也更多地遵循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全球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对标(GRESB)以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CFD)。
三是设定易于理解、可以衡量、便于落地的ESG战略,关注并提升数据可靠性。基金管理人与底层运营方应该一起摸清产品治理现状BOB半岛、各层级管理和运营情况,并对标市场竞品ESG转型情况,从而更好地评估和诊断自身在ESG转型中需要采集的数据、转型的潜在风险点以及可选择议题的空间,为制定ESG战略目标和指标打好基础。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