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建构新媒介生态打造立体化传播格局数字智能媒介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介生态作为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关键载体,其立体建构不仅关乎媒介产业的创新发展,更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媒介生态理论为基础,探讨新媒介生态建构的多元结构、互补机制及其高效运行。
媒介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揭示了“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媒介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一部分,其内部蕴含着相互配合、循环的动态关系以维持其生命力,社会中存在的一切传播活动和现象都在媒介生态的动态循环系统当中。
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媒介生态格局逐渐从传统的“媒介—受众”二元结构变成多层次、立体化、互动融合式的新媒介生态格局。从新媒介生态建构的角度探讨立体传播矩阵和融媒报道新表达的话题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内容层次多元化。在新媒介生态的结构框架下,内容层次的多元化是媒介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关联互动的结果,反映了媒介在适应和塑造社会环境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媒介生态结构中,传播主体(如媒体机构、内容创作者等)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传播主体不断调整和优化媒介内容,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内容层次。
从具体表现来看,内容层次的多元化体现在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新闻报道可以涵盖数字化、可视化、虚拟现实场景化、H5等多种形式;娱乐内容可以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短视频、直播互动等多种模式;教育内容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学科领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等,这些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同时激发了媒介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力,推动媒介产业的健康发展。
传播布局立体化。媒介生态布局的立体化,意味着媒介在传播信息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渠道或形式,而是形成多层次、度的传播网络。这种立体化布局涵盖了“媒介社会+传播内容+技术手段”相互叠加的立体新格局。
首先,媒介平台构成的网络社会中,互联网与智能算法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渠道迅速崛起,为受众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使得媒介能够根据不同的受众特点和需求实现精准传播。其次,技术手段是媒介生态布局立体化的关键所在。媒介不再仅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传播,而是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加之互动、社交等多种功能,打造沉浸式的传播体验。技术手段丰富了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增强了媒介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黏性。
消费形态场景式。场景式消费的实现离不开媒介的推动和塑造半岛BOB。媒介通过其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生成精准需求的营销内容投放,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信息和消费指南。利用媒介技术塑造的全息互动投影、数字场景、云端展览、虚拟旅游等新体验、新消费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能够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境,引导消费者产生决策、促进购买,同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进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提升场景式消费的效果。
传播内容互补。媒介传播内容的互补性体现在跨媒体内容生产上。传统媒介如电视、报刊和广播,往往注重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经过严格的制作和审核流程,最终呈现给受众的是针对性强、质量高的新闻内容;而自媒体则借助互联网、平板电脑和移动端等媒介,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快速传播,其传播内容往往更加灵活多样、时效性强。这种传播内容的互补使得新闻传播能够兼顾深度和广度,多角度展开新闻叙事。
除此之外,内容与社交互动的互补也是当下媒介互补生态机制的重要表现之一。社交平台作为大众媒介的核心,吸引了大量受众参与互动和讨论,出现了虚拟现实场景报道、互动式新闻报道、话题讨论等交互性较强的新闻报道内容,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价值互补。媒介生态系统是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枢纽①。在媒介技术的进步中,生态循环系统各传播活动增加了新的传播功能,进而构成了新媒介生态下传播价值的互补。在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交换上,不同媒介依靠自身特点进行资源共享、内容互通、渠道融合等多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新媒介依靠自身灵活、时效性高的特征,助推传统媒体的变革和各媒介融合的趋势,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互联网社交平台带来的强互动性为网民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参与讨论提供了多元化平台;新媒体则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容资源,提升自身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这种合作与共赢的模式,有助于保障媒介生态系统的活力,使传播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接受方式互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媒介接受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通常通过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信息传播,而新媒体则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接受方式。随着数字报纸、移动端阅读的盛行,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不同媒介在接受方式上形成了互补,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此外,媒介融合打通了受众根据自身需求和情境选择合适媒介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高效利用。
主导性与自发性互补。媒介的主导性与自发性体现在其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角色上。在媒介生态系统中,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自媒体等自发媒介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表达观点和意见。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不仅丰富了媒介生态的内容,也增强了媒介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多样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媒介主导性与自发性的互补,是在媒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的。一方面,主流媒体通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受众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客观的观点;另一方面,受众的自发性参与为媒介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推动了媒介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这种互补关系使得媒介生态系统能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
推进立体媒介生态的有效治理。媒介生态治理的目标,即构建健康、有序、高效的媒介生态系统。首先,要强化政策引导与监管,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媒介生态治理的目标和原则,为数字智能时代和融媒体发展提供指导。同时,加强对融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依法依规运营。其次,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媒介生态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融媒体时代出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推动媒介生态治理取得实效。最后,加强立体媒介生态自律机制建设。融媒体平台应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加强自律管理,确保信息传播的公正、客观和真实。同时,建立健全用户举报和投诉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处理用户反馈,维护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
强化立体媒介生态的文化共识。媒介技术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媒介伦理是信息传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二者共同构成了媒介生态文化共识的基础。塑造媒介生态文化共识,应当鼓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化融媒矩阵,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媒介融合创新,提升融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能力,达成媒介生态文化共识。在媒介技术上,数字智能媒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新闻信息的智能生产分发,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务,提升媒介传播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媒介生态环境变革;在媒介伦理方面,媒介伦理应当助力数字智能媒介建立和维护社会信任,确保数字智能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媒介伦理应当规范相关从业人员在信息采集、编辑、发布等各个环节的行为,确保数字智能媒体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忘其社会责任和道德使命。
提升立体媒介生态的运行效率半岛BOB。提升媒介生态运行效率,需要确保不同媒介形态之间实现高效、顺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充分发挥智能数字时代的技术优势,推动媒介生态的创新发展。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信息传播路径和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精准度和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媒介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拓展媒介生态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等。除此之外,在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提升运行效率不仅需要关注信息传播效果,更要着眼于长期的生态平衡和发展。立体媒介生态需要建立内容共享机制,推动媒介机构之间建立内容共享平台或数据库,实现资源的互通,保障主导性与自发性互补的立体生态机制。
智能数字时代为媒介生态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依托媒介技术所构成的立体化传播布局为媒介生态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成为推动媒介生态不断演进和优化的关键力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媒介生态的构成要素得以更加紧密地连接和互动。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媒介生态系统,需要从内容、传播、消费、互动和法规等多个方面入手。展望未来半岛BOB,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媒介生态的持续演变,我们有理由相信,立体媒介生态将持续优化变革,为人类社会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高效互动、和谐共生的媒介生态体系,为我们带来美好的全息生验。
本文系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21AXW002)“新时代中国特色学研究体系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明洋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羽婵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