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BOB半岛环境水务治理有限公司官网!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OB SPORTS

联系我们

邮箱:youweb@qq.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在线咨询

半岛BOB【综述】首届“媒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传播论坛:山东大学

发布日期:2024-05-12浏览次数:

  半岛BOB【综述】首届“媒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传播论坛:山东大学12月15日,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心承办的在山东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学等全国各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上午8:30,开幕式于知新楼校董厅举行,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德胜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龙耘教授分别致辞。

  王德胜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概要介绍了山东大学情况,山东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实行一校三地建设,在校生规模庞大。近年来在高峰学科建设激励计划的推动下,学校每年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媒介科学的发展。希望与会专家不吝赐教,能就媒介科学发展的交叉性、开放性、纵深性等方面提出学科建设意见,做出有实践意义的探索,并预祝研讨会顺利召开,取得成效。

  而后,龙耘教授致辞,首先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国新闻传播学经过四十年发展,由引介到本土化探索再到自主创新,如今在现实的土壤中萌发新的智慧,希望此次研讨会能汇集学术智慧,创造出新的学科活力。

  上午9:00,在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王润珏副研究员的主持下,分论坛一在校董厅召开,围绕“媒介科学的理论边界及其建构研究”的主题,各位专家学者展开讨论。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焦宝副教授,围绕“后”时代的媒介,探讨后时代受众诉求与次生舆情的应对问题。“后”不仅仅是时间概念,还含有对本体词的修饰和否定; “后”具有时间意义、否定意义但不具有建构性。“后”时代有两个特征:一是表达情感和观点胜过传达事实;二是消解事实成为常态。后时代,媒介环境发生变化,形成众声喧哗的不确定状态,导致受众对的探求越来越困难,同时去等级传播和多元价值立场,对共识的形成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受众对事实的追求容易陷入信息焦虑。大数据个性化定制虽然可以作为解决办法之一,但又容易产生信息茧房的弊病。

  基于以上阐述,焦教授对如何理解媒介提出型与海洋型媒介环境的观点,认为以前的媒介是型的,大江大海就是主流,主流媒体足以造成导向,而现在是海洋型的媒介环境,有些洋流暗中涌动,分辨不出哪一些是主流,哪一些不是主流,人人都是事件的制造者,人人都可以表达,但戏谑化和狂欢化不利于良好环境的形成bob半岛·体育,需要进行纠偏。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新传研究员就媒介科学与新媒体战略研究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围绕 “媒介科学研究的逻辑、创新与反思”这一主题,就智媒时代与新语境、媒介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内在逻辑与学术创新、媒介科学研究反思与指示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新语境下,场景发生变革:定点分发转向随时分发,固定区域变为任何地点,单一的新闻资讯转向多元情感社交和日常生活半岛BOB。关系产生情感和信息的互动,基于中心式的信息分发转向去中心化的技术设计,基于血缘的强连接关系转向基于信息的弱连接关系;算法侧重人机的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优势明显,但技术驱动的内在逻辑需要人本主义方面的思考。场景、关系、算法这三个方面同样伴随着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四个视角不容忽视:聚焦理论的核心问题,形成中国特色传播研究体系;加强历史性研究,包括内涵和领域的历史性研究;考察中美欧不同学者的研究,从比较视角进行分析;技术可以取代人工,技术促进社会属于加法,社会因素制约技术属于减法,未来还得是机器加人的因素。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龙耘教授对跨学科视野下的数字伦理研究展开探讨。全球顶尖研究机构正在将数字伦理作为跨学科研究的焦点,北大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将“反思科技伦理,前瞻未来社会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中国传媒大学优势学科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跨学科平台也将研究重点放在算法新闻、人工智能、网络空间、艺术与技术伦理等几个方面,还成立了二级学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字传播伦理专业委员会。

  数字伦理研究“何以重要?何以可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数字伦理超越了传统的媒介伦理范畴;未完成的数字化生存,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权力转移,从讨论可能性到讨论不确定性,从关注新奇、实用到关注风险冲突和控制;终极伦理问题“何者构的定义”始终存在;数字伦理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和超越性BOB半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栾轶玫教授介绍了“视觉赋魅:微视频传播研究”这一内容,通过解答“微视频是在什么样的传播语境下集中出现的?它反映了当代传播那些特点?作为国家形象的传播手段,能否为新时期的国家形象传播赋魅?”这些问题,提出微视频同时实现了传播中的祛魅与赋魅这一观点。

  结合韦伯的祛魅理论,祛魅和赋魅二者并不排斥,而是对立统一的;微视频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程式化、神秘化的特点,通过亲和、短小、故事化为创造了新的吸引力。微视频符合当下传播的语境;产生互动,能激发受众主动传播的热情;碎片化,能窥探意义多重性的可能;偶然的,随意拼贴的信息,使受众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拼贴的主人,转向主动接收,祛除了神秘化神圣化的部分。因此微视频同时实现了传播中的祛魅与赋魅。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袁艳教授介绍了自己对“从制图理性到制图算法:作为文化技术的地图及其媒介讯息”这一主题的研究,从地图、制图术与制图理性的概念出发,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地图所传达出的媒介讯息。

  地图充斥着各种媒介讯息,服务于生活,要从“看懂地图中的世界”转变为“看懂地图看世界的方式”。数字地图用算法代替了理性,延续了“上帝之眼”,其背后是和经济的操控;搜索算法和地图算法的,使地图成为信息“过滤气泡”,因此我们需要给世界“留白”。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赵春光博士围绕着媒介资源分配伦理下的“受众福利”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为什么要提媒介资源分配”的伦理问题、受众福利及其特点,和涉及路径这几个方面的阐述,给出了受众福利的定义。传统福利制度是援助性的、补贴性的和辅助性的,而受众福利制度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补贴和普惠性的保障,更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政策,它要得到良性发展需要满足生产者、消费者、社会参与者这三类社会个体的需要。

  受众福利可以定义为:通过给付与规制的方式,平衡力量和商业力量对传媒的介入,并以补贴和普惠的形式来提升受众获取和使用媒介资源的公平和正义;提高媒介资源使用的“去商品化程度”并拓展公民参与的能力和渠道,进而所小社会各层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促进社会整合的一项福利制度。它既是一项经济制度,又是一项道德推进机制。

  学新闻传播学院赵曙光教授探讨了互联网周期的终结与新闻传播学的核心构建问题,介绍了短周期、中周期、中长周期、长周期四种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短周期,3-4年;中周期,8-10年;中长周期,15-25年;长周期,45-60年;技术进步和革新是其主要原因。

  赵教授注重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核心是什么?比较优势在哪儿?可以为其他学科输出什么?”这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忧虑,认为应该重视新闻传播史论、业务、数据、案例,以交叉学科反哺核心,锻造新闻传播自身生命力。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舆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俊副教授通过介绍舆情脆弱性研究的压力-释放模型,阐述了区域政府长期存在的社会结构压力。脆弱性研究以自然科学领域为主,已逐渐纳入人文社科领域,演化为以人和社会为中心BOB半岛bob半岛·体育,研究主题多样;研究者们不再局限于外部扰动因素的考量,而是将脆弱性看做社会系统内部结构存在的先天不稳定因素。舆情研究不应局限于浅层热点式的研究,即追逐影响力大的社会热点,以热点的名义来研究舆情传播的原因。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来向武副教授通过对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与占有率、国际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与影响、美国对国家社交媒体的信息控制半岛BOB、国际社交媒体治理与传播秩序这几方面的介绍,探讨了国际社交媒体传播现状。通过调查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交网站,98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交媒体APP发现,在国际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格局中,美国的社交媒体产品逐步占据世界统治地位,社交媒体的传播,使得其在影响方面更能混淆视听和错误的煽动公众情绪。正是利用这种全球统治性的资源优势,美国构成了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体系bob半岛·体育

  分论坛会议的最后,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明洋教授进行了点评,从各位学者的探讨中意识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背景更加变动和丰富、研究领域更加拓展、研究对象更加多元、方法和理论应用更加交叉化。

  刘教授就媒介科学视野下的学术创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媒介研究对于新闻学、传播学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价值;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性特征;实践层面的媒介创新,使得媒介研究具有巨大的空间;学术层面的课题、方法和成果,使得媒介研究呈现出开放的视野;教育层面的专业设置、师资结构等变化,使得媒介研究可以期待的深度成果。

  当日下午,分论坛二、三同步召开,分别聚焦“新闻业的融合语境与媒介报道研究”和“新媒体技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研究”两个主题。

  分论坛二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邱凌副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担任点评BOB半岛。邱凌副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出席表示欢迎。她表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很荣幸与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举办这次会议,为 “媒介科学”学科的建构提供新的起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白红义副研究员重点聚焦新闻业的边界工作中的西方经验与中国语境,讨论了“新闻业有边界吗?”“新闻边界的本质是什么?”“新闻业的边界在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等问题。他认为,尽管边界与专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真正的焦点应该放在社会边界而非作为社会实体的专业上。新闻业是否是一门专业并不影响它实际存在着大量的边界工作类型。同时新闻边界研究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发生在新闻业内的危机或挑战;一类是来自新闻业外的威胁。他指出新闻边界的问题不是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才出现的新现象,新闻边界研究应继续拓展对新闻边界的理解、拓展新闻业边界工作的类型BOB半岛、超越话语与修辞的单一维度、拓展新闻边界研究的对象。

  同时,白红义老师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缺乏对数字技术时代新闻边界的深入挖掘、缺乏对新闻职业社群的追问、缺乏边界动态体现变化的解释等不足之处,并表示对具有特殊性的新闻边界和相关问题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理清社会发生的深刻转向。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李静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全球风险,全球责任?报纸新闻如何再现气候变化的责任归属”。环境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成为一个问题并被大众知晓依赖于大众媒体的中介化和具象化。李静老师聚焦“大众媒体如何对气候变化进行责任归属?”“这种责任归属可能会对公众(有关气候变化的认知、行为意向)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3家媒体在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1241篇报道,得出气候报道中的责任极化是中国媒体参与国际争论的体现。责任极化可能会对公众的认知和行动参与产生负面效果,面向国内公众的气候传播媒体报道应适当减少对国际博弈的关注等结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小光博士发言以“媒体关注度、关联与企业价值—来自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为主题。传媒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媒体关注度、关联与传媒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关系,重点回答了“媒体关注度能否影响传媒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存在关联对媒体关注度与传媒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联强又会对媒体关注度与传媒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产生何种影响?”三个问题。

  通过样本的选取bob半岛·体育、模型建构的分析得出:媒体关注度能通过压力机制显著影响传媒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在加入关联调节后,媒体关注度仍能显著影响传媒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但存在关联的传媒上市公司收到媒体关注度越高,其企业价值越低,关联对民营传媒上市公司负面影响不显著;关联强度边界应遵循适度原则等结论。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蒙之副教授探讨了“融传播”背景下的未来传媒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图景,回答了“传播生态变迁下,传播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通过分析传媒人才行业词频数据得出互联网新媒体是传媒人才需求第一梯队,传媒人才需求地域集中北上广深,岗位需求主要是策划、编辑、编导等传统媒体工作者,其中视频摄制人才需求极大,员工软件技能需求更高等结论,并从专业背景、传播技术、文字能力、视觉传达等多方面指出传播业人才强悍的产业内容生产能力和商业模式搭建能力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满方博士以“媒介融合的困惑与思路”为题,对江苏省17家传统媒体进行调研,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聚焦媒介融合的困惑与思路,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媒介融合的重视、媒介融合的主要方式、媒介融合理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针对理念层面的困惑、新媒体部的尴尬、媒介集团内部融合的困难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媒介融合发展的建议:改变一窝蜂式地创办新媒体的做法,重视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分利用内容优势与重视新技术使用相结合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张磊研究员以“维新派的传播思想与中国新闻业的言论传统”为题,运用新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以言论参政的传统,指出对维新派以“通”为核心的传播思想的观察理解有利于构建现代传播思想。

  维新派以“通”作为传播思想,这种“通”意味着到达、整合,它体现中国的顿悟性智慧,它首先强调传播活动在整体运行中的联结、沟通和整合功能;其次,它并不把专业化的传播活动与普通活动区分开来;再次,它甚至不把传播与交通、邮政等截然分隔,最后,作为一种价值目标BOB半岛,它强调整合而非分化,强调共生而非争竞。

  东华大学赵高辉副教授发言主题为“行动者网络理论与传统媒介组织的融合发展”。首先,对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概述,并结合理论探讨了当前不同融合形态中的行动者网络及其运作,分析了行动者网络与传统媒介组织的发展困境,指出融合的未来重在行动者网络的重建,要构建强制性通过点,控制属性不变的移动物,促进媒介组织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建设。

  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各位学者在媒介科学范畴下的学术成果,并从多方面提出自己对于边界行业发展焦虑问题、中国媒体与群体性认知、新报刊史书写、权力逻辑等有关思考,并对论文修改提出进一步建议。

  分论坛三由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来向武副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姬德强副研究员担任点评人。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李镓博士以《Removed》系列作品为切入点,分析其创作灵感,用独特的视角反映社会现状,将媒介置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探讨“媒介化”概念及其在网络社会的研究。李镓老师从认为传播的问题和社会转型紧密联系,从“媒介化”概念出发,探讨媒介的逻辑问题,媒介逻辑包括技术逻辑,内容逻辑以及制度逻辑。在关于网络社会的时空问题方面,媒介与人的互动一样重要,此外 “媒介化概念”还有许多未尽的研究。例如,媒介化理论缺少经验化研究,该如何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边缘群体的问题以及媒介技术延伸实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投射。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孙卫华教授从跨越历史的系统性解释视角分析网络中的集群效应,首先介绍了西方传统,介绍了苏格拉底之死、罗马角斗场的建立以及《联邦党人文集》等来论证其主要的作用都是为了遏制无序的大众,并且引用勒庞的《乌合之众》以及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进一步分析群众理论。孙教授认为“乌合之众”概念之一是狂暴大众,并列举法国大时期的群众暴行和托克维尔对大众的论断来佐证赋权与失范问题。“乌合之众”之二是奴性大众,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提出平庸的,针对这一点,红色高棉运动是很好的证明。不仅如此,还有著名的试验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伦实验都体现了大众奴性的一面。

  此外,孙教授还提到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民粹主义的分析中,引入了崔永元现象bob半岛·体育,指出崔永元其实是被塑造成卡里斯玛型领袖人物。在民族主义的分析中,列举了瑞典辱华事件以及D&G辱华事件等典型案例。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润博士以“跨越数字鸿沟:互联网接入的结构性制约及其超越”为题,采用量化数据和质化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研究数字鸿沟问题,这是互联网时代研究互联网平等性不能越过的一环。王老师以“数字鸿沟-个体社会结构”因素为研究假设,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质化访谈。其质化访谈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一是不同地区在互联网接入中的体现,二是不同群体在互联网接入中的体现,三是超越数字鸿沟的可能性。通过质化访谈在互联网的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方面都有了重要发现。在互联网的技术逻辑方面,其认为互联网技术为社会关系和信息传播提供了“脱域”和“再嵌入”的可能性;在互联网的社会逻辑方面,其认为,主体具有发挥性,会做出超越自身结构性限制的努力。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肖迪博士分享了其近期研究“用户的隐私关注、自我表露对用户主动防护意愿与能力的影响研究”,研究基于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这一背景,考察用户的隐私关注、自我表露对用户主动防护意愿与能力的影响。

  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防护被分成了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在隐私态度、隐私行为和隐私悖论这些学术界已有的成果上,着重探讨了隐私关注BOB半岛、自我表露以及主动防护意愿与能力问题。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一是在主动防护意愿与能力方面,男性是高于女性的;二是隐私关注与主动防护意愿和能力两者是正相关的影响;三是如果自我表露增强,隐私关注对于主动防护意愿与能力的影响会削弱。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熊慧副教授以其作为一名传播研究者的自我民族志出发,提出媒介科学之“三问”。熊教授认为,媒介科学研究的本体在研究中心,要使用科学方法,在价值取向方面强调要有实用价值。从其研究历程出发讲述了自2005年到2018 年的“拼图式研究”,包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记者角色认同以及社会认同等,从依托、想象力的理论综述到引入方的准科学研究再到诉诸逻辑与实用主义的社会科学化的研究。总结自己是在从纯人文研究者向社会科学研究者过渡的路上。熊教授从其在媒介科学化研究中遇到的挑战出发,提出了媒介科学研究之“三问”:如何克服媒介中心主义倾向的同时避免泛语境化?如何践行科学思维的同时脱离唯工具论的桎梏?如何兼顾现实关怀与专业生产的规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袁晓川副研究员以“智能时代的政府新媒介应用及社会影响初探”为题,从技术变革与创新战略、政府智能媒介应用实例等方面对智能时代的政府新媒介应用及社会影响近行探索。在智能媒介应用实例模块,袁老师列举了政务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以及AI客服等,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半岛BOB,探讨了智能时代政府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方面,袁老师认为智能时代,互联网+政务已经向智能政务转变,比如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智能平台也极大地推动了数据联动;而人机交互则是真正实现了精、准、快、和无情绪的构想。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于智源助理研究员从媒介技术角度切入,从三个模块来探讨5G的机遇与挑战。第一个模块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于老师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4G与5G的指标对比,并且化抽象为具体,以下载一部2小时电影所需的时间来量化两者的差距,在4G时代,我们所需的时间是6分钟,而在5G时代,我们可能只需要3.6秒bob半岛·体育。第二个模块是5G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主要列举了大规模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以及全频谱介入等技术,应用场景则主要是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第三个模块是机遇与挑战,5G会支撑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但“万物皆媒”的时代的来临也存在诸多风险。

  最后,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姬德强副研究员进行点评,用自己近期的调查研究体验将七位老师的发言串联起来,在对于关键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定义,转译的适用性,学者主体性和方的自我反思,以及大数据的社会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以其贵州之行大数据方面的调研为例,展示了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比如在贵州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最后,姬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回应了研究者究竟是要紧跟前沿还是要扎扎实实把理论研究做透的问题。

  首届“媒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8中国传播论坛闭幕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闭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继东研究员主持,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倪万教授致闭幕辞。

  李继东研究员指出,此次会议形式具有创新性、会议组织充分聚焦问题、会议议题新颖而丰富。他很感谢与会嘉宾的支持并对未来精彩的学术研究报以期待。倪万副院长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媒介科学”研究方向的背景,并对参与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为学科建设提供的帮助与指点予以感谢。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5 BOB半岛环境水务治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19001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