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清音远播丨重返部落化:元宇宙社会的未来传播对元宇宙媒介化社会变革的探究,不仅是对重返部落化理论进行理解半岛BOB,同时也是对新媒介环境与技术的反思。
“重返部落化”是麦克卢汉理论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BOB半岛,即“部落化”“去部落化”和“重返部落化”。麦克卢汉部落化的三个阶段与他强调的感官比例是一致的,最开始的部落文明极力调动各个感官以达到信息交流的效率最大化;非部落化在以文字符号为代表的时代,则是侧重于眼睛,感官平衡打破了,由此带来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线性且强调理性的形态;重返部落化是指电子时代带来的,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新技术,使得人们的感官再次平衡,重返以前原始社会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状态。
回顾部落化到重返部落化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麦克卢汉以感知的角度认为重返部落化过程是媒介技术的发展裹挟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的感官延伸并非得益于自我的进化,而是依托于媒介技术。电子媒介时代,视觉化的认知成为主流且单一的方式,看似人们的感官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回归平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化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视觉和认知方式半岛BOB,人类重返部落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另一方面,媒介技术发展之下却呈现出强烈的身份构建、感知失衡和交往偏差等问题。因此,电子媒介时代是否真正实现了重返部落化的蜕变,是否是一种“伪部落化”,还有待讨论。
元宇宙是近期较为热门的新概念,国内外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打造以元宇宙概念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元宇宙是一个集合了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十个科技于一体的未来互联网形态bob半岛·体育。虽然目前无论是从学界还是业界来看,不管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市场,都认为需要达到预期的元宇宙社会还需解决很多的问题,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至少意味着一种互联网的进化方向,契合了社会技术的更迭规律。从这个角度而言,其价值在于构建了一种可想象的未来传播。
从目前对于元宇宙世界的建构来看,元宇宙本质上是以扩展现实技术的方式打造沉浸式的传播体验,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同外部真实世界紧密联系的同时又高度独立平行,其传播图景使重返部落化的呈现更加深刻:元宇宙世界更强调的是整体感官的回归,是依托于数字媒介技术而达到传播的极大赋权,在数字躯体的驱动之下为麦克卢汉的“重返部落化”概念提供了更彻底的实践阐释。因此,元宇宙的传播图景虽然还是一个“在实现”的过程,但其代表的媒介进化方向或许能够弥补当前电子媒介时代的“伪部落化”特征,这也是本文探索的原问题,探索元宇宙这种未来的媒介化社会是否能够真正“重返部落化”,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对这一未来的传播形态提供更深切的理解。
文字虽然牺牲了意义和知觉,却为人们提供了“从部落词语充满魔力的非连续性的传统世界转入低清晰度的整齐划一的视觉媒介的手段”[1]。这是一个认知方式的进化,抛弃了一部分主动的自我感知,换来的是认知渠道的统一,这有利于功能的凸显,割裂的是感官的交流,因此麦克卢汉认为文字符号时代是“去部落化”的特征。在电子媒介时代,“媒介是人的延伸”得到更好的实践阐释,新媒介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渠道,似乎新媒介的发展是在大力调动人类身上的每一个感官。但不可忽视的是,技术环境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人类感知的失衡。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某一种感性的方式如视觉和听觉在技术的加持下得到过度加强;另一方面,信息过载使用户对于信息的处理难以过滤优劣。换言之,对于接受者来说,自我的信息处理模式与技术的传播不在一个量级,接受者在技术面前呈现被动的驯化模式,最终导致的是感知的失衡。
元宇宙是基于感官为媒介构建出一个平行的电子世界bob半岛·体育,这种元传播的方式与大众数字媒介不同的地方在于,大众数字媒介试图平衡被割裂的感官,而元宇宙在极力整合所有感官的回归。是否存在共识性传播的基础,就在于是否能构建相同的语境。元宇宙有两个显著的特征或许可以做到,一是元宇宙能够提供增强的可视化和模拟能力,二是元宇宙支持语境化共现。[2]笔者认为,这两个特征凸显了元宇宙的传播基础,它将带来以下三个改变:(1)平行世界的构建将弥合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以更真实的社会语境带入虚拟空间中去。(2)对于增强了的信息传播方式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参与者的认知方式。(3)将数字媒介的线上高效传播与线下互动处理的优势作出了整合。
首先,在超真实的虚拟空间里面,以数字孪生的方式生成现实生活的镜像,搭建细致丰富的拟真场景,系统层是中观的、支持性的以社会基本契约为主的系统建构。[3]这种拟真场景会让公众从以往更倾向于单纯的视频、图片半岛BOB、音频等门槛较低的认知模式转化成感官的全方位链接。换言之,元宇宙的传播模式已经不再追求平衡感官,而是在整合感官,这对于公众来说,感官失衡而导致的“重感性轻理性”的情况将会有所减少。
其次,元宇宙不仅从技术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了可以修改和构建虚拟空间的权利。这意味着公众作为主体有建立或修改自我信息环境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权利依然还是需要符合系统契约),这样的信息环境有利于公众对于过载信息的处理,例如依靠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已经不再成为信息主导,而只是一种辅助方式,有助于减少算法推荐中优劣信息的无差别推送。
因此,从元宇宙的传播上来看,感官回归已经是可实现的未来图景,它避免了我们在传受过程中的技术与主体能力的不平衡,笔者认为,这已经超越麦克卢汉认为的电子时代的部落化特征,更加深刻地阐释“重返部落化”,意义和知觉在元宇宙的加持下得以延伸半岛BOB。
当前的数字媒介时代,公众逐渐占据了传播主体地位,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虚拟身份构建在技术铺垫下加深了虚拟度,从而带来的是虚拟身份的生产导致网络空间的混乱,不止局限在文字、图片、声音的表达上。视频也可以由AI换脸,声音修改之下甚至可以重塑一个新的身份。虽然目前互联网的传播加大了对传播身份的把关与实名鉴定,但还是囿于虚拟且相对开放的底层传播逻辑。显然,当前数字媒介时代的大众传播技术最终使得自己处于一种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境地之中[4],且在多种跨媒体的实践中虚拟身份可以互相转化,技术门槛、时间成本更低,导致传播信息的可信度、权威性大大降低。
与“模拟身体”不同的是,元宇宙的传播中更强调的是“再造身体”,这种数据躯体的打造使作为主体的人在数字虚拟空间中的一切都可被捕捉BOB半岛,以达到更精准的反馈服务半岛BOB,身体的构建呈现出具身性,具身指“身体通过意向性与世界和他人达成的一种实践过程,所谓意义、理解和沟通都奠基于这种身体实践过程”。身体不是抽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能够支撑人们进行精神交往的实体,开展社会生活的中介,沟通外部世界的主体性媒介。具身传播要求身体必须在场,能够对在场的其他事物产生影响,并与在场的其他身体发生作用bob半岛·体育。[5]
在元宇宙空间中,身体不同部位连接传感器与终端设备,整个身体的塑造与行动将成为信息传播交流的一部分,身体本身就是媒介,能够制作BOB半岛半岛BOB、收集、分享信息。
首先,元宇宙的传播主要功能还是基于社交,身体间性必然存在于元宇宙传播实践中,身体间性主要指身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不同传播形态中构建和展开,强调交互双方在“彼此共存”语境中的互动方式,突出了社交的重要性。前文提到,元宇宙将提供共同的语境,这种沉浸式的社交场景将人置于同样的场景下,如咖啡厅、公园、书店等等,为用户塑造适应双方需求的“彼此共存”的社交场景。[6]
其次,具身传播强调心智、身体和环境的三位一体的互动,场景的构建为环境提供了土壤,虚拟技术重塑了现实身体,而心智的达成则依赖物质技术的加持,从感官到触觉,从外在体感到内在意识。总而言之,元宇宙的具身传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注重高强度的沉浸体验,是具有规则意义下的传播活动,社交依然是元宇宙的传播主要功能半岛BOB。(2)用户在技术的支持下打造自己的“数字躯体”,形成自己的身份烙印。(3)作为与现实世界的镜像世界,依然可以实践现实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活动。
当然,这样的媒介身体塑造是否解决了数字媒体时代所凸显出来的虚拟身份虚假问题还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的身体社交行为一定会比起前序媒介社会更加受到公众的爱惜。因此,从元宇宙的身体传播角度来看,它似乎兼具了口语传播时代的面对面社交与数字媒介时代突破时空限制的高效传播的优势,这是否更符合“重返”的意味,并且在整合了身体感官的同时,又进一步弥合了媒介功能的,未来传播技术使部落化更加明显。
麦克卢汉用“地球村”来形容现在的媒介社会,新兴的感知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加融洽的环境,进一步消除了地域与文化的限制。同时半岛BOB,麦克卢汉自己都不得不忧虑:“人们生活的距离缩短了以后,会越来越野蛮,会失去耐心,地球村里面充满着艰难的界面和摩擦的场景。”距离缩短是重返部落化的前提,麦克卢汉意识到这种重返是一种更沉浸的回归,返的是传播环境,落点还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
因此,这种忧虑透露出来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因技术发展而带来的人的异化,交往行为缺乏理性、信任与理解。长此以往,在媒介技术与文化的影响之下,容易出现交往偏差。在以数字媒介为依托的社交环境中,缺乏共识因素会使得公众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表现出感性冲突,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虽然时间和空间上达到了部落化的特征,但信息的流通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身份的隐匿性在跨越时空给予更多的交流空间的同时,也会引起网络环境的混乱,信息权利的不平等,内卷剥夺下的话语权丢失,等等。有学者指出:越自由的沟通渠道越会被不同的虚拟意见领袖所控制,越宽松的交往环境越会被不同利益服务的等级观念所绑架bob半岛·体育。[7]社交的核心在于对话,而不平等的对话空间与理性的交流引导成为修正交往偏差的关键。
如前所述,元宇宙的主旋律在于社交,基于沉浸式虚拟技术的社交革新无疑是对现有的社交模式性的突破。通过个人兴趣爱好的图谱来匹配对话对象,首先就为本身的对话基础提供了充足的且相对平等的共识bob半岛·体育,其次在能够还原逼真的现实场景的线上社交场景中交流。线下各种影响因素不再成为社交中的羁绊,强调兴趣、爱好与个人经历将是下一场社交时代的因素。同时,这样的社交活动也会促进更多样化的内容创作BOB半岛。以上应用虽然玩法各异,但基本遵循着一个核心逻辑:打造出一个虚拟世界,让用户创造出一个数字分身在这个世界中交友、玩乐。这样的社交模式至少是代表了一种媒介进化的意味,即技术与身体的极大融合共生。
按照元宇宙的这种发展逻辑来看,对于重返部落化的实现具化为数字躯体的实践,且这种部落化将更具有凝聚力和社交的动力,这或许会为数字媒介时代的交往偏差提供修正的可能。
在麦克卢汉看来,电子媒介之所以被认为是重返部落化的一个标志,就是因为电子媒介拉近了人与人的时空距离,却又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和传播实践的方式,因此,电子媒介时代才具有了“部落化”的特征,但如果我们仅以时空距离来定义目前是否已经形成部落化可能缺乏更多的理论实证依据。电子媒介时代的公众感官被割裂后放大或隐匿,导致公众、信息与媒介三者在不平衡的发展之下造成感官的失衡,跨媒介的使用使虚拟身份横行,影响的是身份确认困难与传受双方的互相不信任,而不平等的信息传播环境营造信息权利的等级划分,社交对话的环境缺乏应有的共识因素。它在某种程度上回答着传播自始至终“投递”和“送达”的焦虑[8]半岛BOB,这些都是我们思考是否形成了部落化bob半岛·体育,又是否“重返”的因素。
从当下的建构与发展来看,元宇宙传播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之下打造出的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又高度独立平行的世界。首先带来的是空间语境的共现,追求感官的整合,消弭了传受过程中技术与主体能力的不平衡。其次半岛BOB,元宇宙更强调的是一种“再造身体”,试图融合口语时代与数字媒介时代的传播特征。最后,元宇宙推动了社交模式的革新BOB半岛,尽量提供充足且相对平等的共识,再通过沉浸式的现场还原来修正交往偏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元宇宙更贴合麦克卢汉所提出的重返部落化概念。
虽然目前来看,不少公司以元宇宙概念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距离真正的实现还存在一段距离,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元宇宙代表了一种未来的传播形态,一种媒介进化的可能。从重返部落化的角度来看,元宇宙的传播或许以更的数字躯体为中心,来“再造”部落。而对于元宇宙本身来说,它将如何进一步整合技术,形塑身体以及如何解构社会形态BOB半岛,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自由探索项目“‘信息扶贫’视域下的数字乡村传播与新媒介赋权研究”(编号:2021TS105)阶段性成果】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半岛BOB,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0.
[3]喻国明,耿晓梦.何以“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半岛BOB,2022(03):1-8.
[4][7]王传领.失衡·构建·偏差:重新理解新媒介时代的部落化[J].编辑之友,2020(11):69-75.
[5]赵建国.身体在场与不在场的传播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8):58-62.
[6]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元宇宙:具身传播的场景想象[J].新闻界,2022(01):76-84.
[8]胡泳,刘纯懿.元宇宙作为媒介:传播的“复得”与“复失”[J].新闻界,2022(01):85-99.
(李都: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马云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都,马云阳.重返部落化:元宇宙社会的未来传播[J].青年记者,2022(09):56-58.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