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连载丨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二)近年来,西安市牢记习总对陕西提出的“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战略定位和“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殷切嘱托,乘中国—中亚西安峰会强劲东风,全力打造符合国际标准、彰显西安特色的政务服务体系,以新“西”引力汇聚更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西安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西安“向西开放”迈上新台阶。
一、放大“集聚效应”,以高效政务服务打造国际贸易集结地。西安市注重发挥西安国家地理几何中心和联通欧亚“桥头堡”区位优势,依托陆港、空港双枢纽,用足自贸区、综保区、综改试验区等政策优势,健全体系、搭建平台、优化规则,以一流政务服务助力西安建设大循环重要支点、双循环战略链接点半岛BOB。一是开展跨境通办服务,高效汇聚资源。联合国内30多个城市打造班列集结中心、中继站,与路网沿线各国建立跨境运输公共数据资源池,通过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制定利用规则,实现货物运输境内外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截至目前推出“跨省通办”事项306项,浙江、甘肃等15个省(区)货源在西安港集结分拨。二是发展数字金融服务,赋能跨境电商。深入推进西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搭建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建成“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与丝路沿线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代理行关系,提供出口贴现、打包等10余种贸易融资产品和解决方案,案例在全国推广。三是创新商事法律服务,强化法治保障。整合最高法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司法部“三个中心”等高级别司法审判资源,构建“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投资预警、风险评估、纠纷解决等商事法律服务。机制建立以来,累计为30余家外贸企业解答法律问题50余个。
二、立足“内畅外联”,以高效政务服务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西安市抓住西安与中亚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贸活动持续升温的有利时机,聚焦“提速、降本、增效”,主动对照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逐项优化涉外贸易相关政务服务,让西安通关更高效更便捷、贸易更自由更顺畅。一方面,探索先行,助力跨境贸易加速循环。创新中欧班列长安号“港口+班列+服务”模式,搭建中欧班列综合服务平台,开行全国唯一的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实施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推行多式联运、便捷通关、铁路运输运单一票通等改革,推动西安陆港向世界一流内陆港迈进。截至目前,长安号开通线条、辐射“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和地区bob半岛·体育,去年开行5351列、运送货物464.8万吨,分别增长15.3%、12.9%,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靶向保障,助推跨境贸易服务提质。施行“减免税快速审核+ERP联网”通关监管新模式,建设长安号跨境电商集拼中心,实行散货“先报关半岛BOB,后装箱”、跨境电商货物查验“即到、即查、即放行”,在全国率先打通海关半岛BOB、铁路数据,节约货物通关时间2至3天。针对隆基、陕汽、比亚迪、爱菊等龙头外贸企业推出商品进出口、跨境电商等10个“一件事一次办”,帮助开通定制班列、建设海外仓,助力本地企业更好“走出去”,2023年全市对俄罗斯、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1.8%、180.3%。
三、着力“做优生态”,以高效政务服务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西安市是国家层面确定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西安市以建设中欧班列和陆港集结中心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服务外企外资,积极拓展优化覆盖企业、群众、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行政效能和外企外籍人士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一是做好便民服务的“加法”。优化外资企业外籍员工停居留政策,2023年受理外国人永久居留申请增长11.4%。试点建立市区两级双语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3所,提供就医、购房、办税、入学等便利服务。搭建“侨务通”平台,为侨胞和侨资提供跨境办服务。二是做好行政审批的“减法”。推行外籍人士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件事一次办”,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综窗”,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同时发证”,两项许可办理时限由21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共为三星数据、奕斯伟等百余家企业办理业务1762件。建立重点企业出入境业务“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三优先”(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优先制证)服务,2023年服务人次增长107%。三是做好助企赋能的“乘法”。将释放惠企政策“红利”作为激发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出台“外资十条”加大外资引进力度,2023年为外商投资企业兑现扶持资金6642.82万元,全市新增各类外商投资企业841户、新增投资总额36亿美元,新增境外投资者直接创办企业183户、数量同比增长38%。
近年来,沈阳市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相继开展“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只提交一次材料”等递进式改革,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和智能化手段,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服务智能化”“管理制度化”为路径,彻底重塑政府职能配置、业务运行流程、线上服务形态和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以“数据血缘”为核心,构建新型治理模式。从“数据关系”出发,构建完整政务服务图谱,指导职能配置、数据共享有序开展bob半岛·体育。一是彻底厘清政务服务底数。以“数据关系”替代“行权事项”作为业务梳理单元,创建“五级梳理法”,按照“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最小颗粒度拆解,完成市、区两级2851个事项梳理,形成“标准事项清单”“标准材料目录”等2.6万余个标准化成果。二是全面重塑政府行权职能。首次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再造,针对部门职能交叉、事项类型不准等问题,分类施策,以“腾、合、放、转、调”方式,优化调整5类780项政府职能,审批效率提升24.2%。三是大力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分类治理2706项申请材料,按照申请人自备、政府部门核发、第三方机构出具三类,分类设定证照共享、文件协同、信息核验等多种数据归集和共享途径,累计推动2435项申请材料和信息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
二、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优化再造运行流程。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枢纽作用,夯实数字政府底层能力支撑。一是全面整合服务入口。按照“三融五跨”理念,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核心,横向对接47个国家、省、市自建业务系统,推动全部依申请事项网上办理,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独立服务页面,形成四级贯通的线上服务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总量达到770万,总访问量超3亿次。二是完善全程数字化能力支撑。聚焦办理环节和特殊环节,推动全程在线数字化运行,建设表单中心半岛BOB、标签中心、接件中心等7个能力中心,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档案使用,累计发放电子证照3945万册,归集电子档案40余万份,支撑能力实现政务服务部门全覆盖。三是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健全完善在线评、扫码评、短信评、回访评等评价渠道,形成多元化、全覆盖的评价体系,依托12345工单分转机制,推进差评有效整改,累计归集“好差评”数据7652万余条,好评率达到99.9%,差评按期整改率达到100%,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三、以“数智兼备”为标准,迭代提升服务水平。将数据共享和智慧协同能力落实于服务场景,围绕企业、个人、建设项目三类主体,开展个性化、智能化集成服务。一是便利群众办事。在国家“一件事”清单的基础上主动创新,优化上线“办犬证”“安充电桩”等40件“一件事”,结合个人事项流程短、频率高的特点,推动“教育缴费”“公积金提取”“商品房不动产转移登记”等一批“关键小事”登陆移动端,收效良好。二是优化准入准营。聚焦企业所需,全力推行证照联办,上线“开美发店”“开电影院”等53件照后经营“涉企一件事”,有效降低准入门槛。采用省市联建模式,推出企业开办专属服务页面,并上线市场主体“一次变更”“一网注销”服务场景,实现多部门服务“一次办结”。三是助力项目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分四个阶段数字化报建,推行“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多测合一”等技术审查环节数字化、集成式服务,上线个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主题场景,有效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
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改革持续深化。强化制度创新bob半岛·体育,破解集成办、跨域办、秒批秒办等服务模式的制度壁垒,持续完善数字化应用标准,提升数据要素赋能水平。一是制度引领。将改革中探索出的方落实为制度性成果,出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办法”“业务协同管理办法”“用户体验官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推动改革规范化运行。二是标准运行。聚焦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关键节点,制定“事项颗粒化梳理”“电子材料归集”“调度任务执行”等技术标准,确保各系统、各业务标准化衔接,避免产生新的系统壁垒。三是试点创新。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连续三年开展“揭榜挂帅”工作,围绕“一网通办”“跨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重点改革方向,激活地区和部门自主创新动力,并摘选优秀案例在全省、全市推广,形成主动革新、广泛创新的良好氛围。
福建省充分运用数字福建建设成果,立足福建实际,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把法治化贯穿到营商环境建设全过程各领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激发企业活力。
福建省探索创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省重要内容,先后设立厦门、福州、泉州三个片区,形成了各有侧重的法律服务集聚区,着力打造立足福建、辐射两岸半岛BOB、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一是写好“海”的文章。组建了国际商事争端联合解决机制专家团,先后设立厦门、泉州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引进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全球首个代表处等机构半岛BOB,引入中国海事仲裁委海上丝路仲裁中心,成功推动厦门仲裁委纳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积极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处理优选地。承办了海上丝绸之路司法合作国际论坛、国际调解高峰论坛、全球投资促进峰会法律论坛等大型国际法务活动,积极向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展示福建省法治创新成果和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奏响“台”的合音。设立全国首家与地区律所联营办公室、福建自贸试验区首家地区律所驻代表处。深化拓展涉台司法工作机制,率先出台司法惠台59条措施,推动打造涉台司法服务优选地。持续办好“海峡法学论坛”等活动,建设台商发展服务中心,为台胞台企提供“一站式”优质法律服务。三是交出“数”的答卷。依托“数字福建”资源禀赋,大力推动新技术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连续两年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功举办数字政坛,促进法务机构与科技企业深度联动。推出法律服务数字产品矩阵,建成“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和“海丝法务通”小程序,涉企服务已突破60万件次,线万人次。建设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覆盖刑事、民事、行政等全部案件类型,一体推进办案协同、工作协同、便民协同。
福建省建成全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支撑”为依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全量汇聚数据。平台全面汇聚行政许可、检查、处罚和信用等海量数据,实现多时段、多层级、多领域、度数据集成和应用,支持“一录多推”,消除“多头录入”,让“数据多跑腿、执法更高效”。二是全面统计分析。建立统计分析查询系统,依托数据“驾驶舱”开展动态监测、智能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预警,形成一张动态总览图,多时段、多地区、多领域、度集成分析展示数据信息,辅助科学决策、提升执法质效。三是全向创新应用。开发集成了综合执法创新应用和研发首违不罚、轻微速罚、非现场执法、码上执法等柔性执法创新应用。构建数字执法要素体系,规范全省1万多个行政执法事项和9千多项裁量基准,统一工作门户,集中平台办案,规范执法事项、固化办案流程bob半岛·体育,解决执法标准不统一、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全面实现办案标准化、监督规范化。
2021年起,福建省在全国创新推出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在全省统建一体化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全面客观反映营商环境现状,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解决问题。一是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把握全面、客观半岛BOB、及时、易得的标准,构建对332个监测事项、613个采集数据项全样本采集的指标体系,其中“司法与行政执法”指标包含100个具体监测事项,20%的数据每日更新、50%的数据季度更新。二是广泛发动经营主体参与。去年bob半岛·体育,福建省对有办事体验的企业全量发放问卷138万份,占全省经营主体总数的近八成,让经营主体充分参与监测督导。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办理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发放了多个版本的标准化问卷。新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满意度调查问卷,从立法、司法半岛BOB、执法等度了解民营企业对福建省营商环境的真实感受,使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更具导向,更有抓手。三是注重部门协调配合。通过标准共建、数据共享、平台共用、结果共评,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度参与到营商环境建设中来。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统筹全省各级政法部门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企业合规试点、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等一批便民利企的“小切口”改革,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大提升”。
一、以经济影响评估为抓手,着力提升案件办理新质效。在法院系统首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从立案、审理、执行各环节对涉案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针对性防范和处置,努力把办案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制度推行以来,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逐年缩短、超审限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执行工作核心指标全面提升,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对159名审判阶段在押企业经营者变更强制措施,对28名涉案企业经营者依法宣告无罪,累计发布92个“红黑榜”案例,相关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高位推进强监督。省人民法院连续三年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纳入重点工作,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出台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对全省13个市(州)中级人民法院、4个直属法院开展17场拉练检查,对落实不力的法院院长通报约谈、督促整改。狠抓质效降成本。明确七类应当实施评估的涉企案件,细化各阶段的评估要素及处置措施,为办案人员提供指引。强化审判流程节点监控,从严控制审限延长、扣除、中止等情形,防止因案件审理时间过长而“拖瘦”“拖垮”企业。严控重复开庭、发回重审、指令再审,加大提级执行力度bob半岛·体育,防止程序空转导致“案结事不了”,切实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加强联动提效能。对有重大影响、群体性涉企案件,实行双报告机制,在报告上级法院时一并通报当地政府半岛BOB,为府院联动化解矛盾奠定基础。对涉案企业家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要求受案法院与检察机关共同进行评估。
二、以涉企合规改革为依托,着力完善企业修复新机制。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将企业合规案件办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促其依法经营。2023年以来,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231件,涉及企业235家,相关责任人293人。谷城县办理的全省首例审判阶段合规案件被评为法院优秀营商案件,入选最高检《企业合规改革动态》。严控合规适用范围。制定《十条措施》,明确规定企业人员实施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犯罪案件,不得纳入涉案企业合规程序,合规案件由省院统一审核,从源头把好程序关。建立涉企案件台账,实行“一案一登记”“一案一报备”“一案一审查”,2023年对8件案件依法作出不批准适用企业合规。精准适用激励措施。牢牢把握“真合规从宽、假合规从严”导向,对合规办案全流程进行实质审查,对合规整改完成效果好的,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或者提出宽缓量刑建议,对于合规整改不到位的,及时终止合规程序、依法追诉。2023年对整改合格的129家企业、109名责任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9名责任人被从轻判处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bob半岛·体育,3家整改不实的企业被依法起诉。强化案件监督管理。制定《企业合规案件飞行监管办法》,抽取2022年以来办结的200件涉企案件进行评查,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涉案企业“真合规”“真整改”,筑牢案件办理公正廉洁底线。
三、以复议体制改革为载体,着力构建多元解纷新模式。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全力夯实行政复议应诉“一链三环”责任链,探索“复议+”多元化解行政争议新模式。坚持复议+诉源治理,化解争议于未然。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半岛BOB,六大中心齐聚“平安大楼”,各类解纷资源有效聚合、一体运行。加强府院联动,健全诉讼服务与行政复议对接机制,强化诉前导入非诉程序解决,促进源头治理。坚持复议+多元调解,化解争议于始然。将复议调解结合贯穿行政复议始终,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审前研判凡适宜调解的,一律实行“调解前置”;审中双方自愿协商的,一律开通“调解通道”,及时转入调解程序;审后同意继续和解的,一律推行“调解跟踪”,促成最终化解。坚持复议+监督问效,化解争议于已然。建立跟踪回访机制,结案后主动联系申请人,向其释法析理、促其息诉罢访。运用三书一函机制,督促执法部门整改落实bob半岛·体育,倒逼依法行政。首创复议机制,府院联动连续十年发布行政审判,深入分析案件类型特点,实现“办理一案、指导一片、规范一类”的治理质效。
打造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既是推进自贸港建设的有力手段,也是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目标。习总高度重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多次向世界宣示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鲜明决心,并就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经中央批准,海南于2022年12月成立了营商环境建设厅,随即设立市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全省形成贯通上下,紧密融合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于一体的营商环境建设新格局,海南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快速优化的新阶段。
自贸港建设核心任务是“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即投资、贸易、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五个方面的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即对特定进口商品免征关税、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高端紧缺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减按15%征收半岛BOB,并启动直接税为主体的国际化的简税制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海南聚焦贸易投资、法治环境、企业服务等领域BOB半岛,打造更具自贸港特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锚定最高开放水平,促进贸易投资更加自由便利。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围绕落实RCEP,深入推进20条行动措施,与RCEP成员国货物贸易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贸易总额实现翻番。围绕对接CPTPP,在认证认可,经营主体登记等领域先行先试。围绕对接DEPA,启动编制数字贸易发展规划,全年数字贸易总额超140亿元。实施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7项限制措施,比全国版更加开放。实施中国首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先行先试27条特殊开放政策。“一负两正”零关税清单实施以来,累计进口货值195.7亿元。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累计内销货值46.7亿元。促进“三大境外消费回流”。连续举办三届消博会,实施离岛免税“担保即提”“即购即提”,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9.3%;新引进国际创新药械86种,医疗旅游人数增长60.1%;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8个、在校师生超两千人。持续完善优化国际贸易半岛BOB、国际投资“单一窗口”。面向全球投资者提供240项跨部门、跨平台、跨场景融合办理的投资相关业务服务,线个专业服务点,构建外商投资事项“一窗办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和通关便利化措施扩区。口岸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1.04小时、0.89小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用足用好第五第七航权、59国免签等政策,打造国际航空中转枢纽,开通2条第五航权航线,恢复和新开境外客货运航线条,新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条。
二、聚焦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建设国际化法治环境。加快完善可预期的配套法规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依照立法授权,创新性地将公平竞争条例、“承诺即入制”等列入地方立法,先后颁布约30部营商环境相关法规。构建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设立海南第一、二涉外民商事法庭,在海口、三亚设立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海南国际仲裁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第二批“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仲裁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快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BOB半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海南样板”。
三、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强化外商外企便利服务。加大招引力度。出台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两个基地”建设15条核心政策举措。发起全球自由贸易区(港)伙伴关系倡议,成员达30家。创新支持政策。制定出台新版自贸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创新推进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合一。上线“一站式政策查询解读平台”和”“海易兑”,发布惠企政策14000余条,累计兑现资金超27亿余元。建立服务体系。成立高层级外资工作专班,建立外企圆桌会议制度。畅通外企问题投诉渠道,出台《海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和《海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指南》,外企可随时通过“单一窗口”、12345热线、全球投资服务热线等平台反应诉求。
近年来,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企业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改革创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3月1日正式封关运行,经“一线万辆次;税收政策红利惠及粤澳两地。南沙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运作。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措施发布实施。前海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顺利落户。河套与香港园区共同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三大领域,形成若干科创平台及产业集群。
二是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湾区社保通”“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围绕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制定发布183项“湾区标准”。自“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突破200万辆次。
三是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高效便利。率先实施人才往来港澳签注便利化举措,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横琴积极探索构建金融“电子围网”系统,推动合作区金融市场开放。深入实施简化科研样本出入境等5条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先行先试政策。
一是支持企业高质量“引进来”。出台“招商引资20条”“制造业外资17条”,根据广东省产业布局编制新型储能、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招商地图,为各地科学招商引资、错位发展提供指引。举办中国-海合会经贸合作论坛、世界粤商大会等重大活动,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项目859个、总金额2.24万亿元。依托省领导联系跨国企业直通车机制,加强对重点外资项目的服务保障,帮助外资企业解决用地保障、环评审批等实际问题,推动跨国企业在粤投资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二是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出台“稳外贸8条”“加工贸易13条”等政策,举办高交会、中博会、“粤贸全球”等系列展会bob半岛·体育,广交会出口成交额440亿美元、展览总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六大进口基地首批32个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商品集散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中欧班列业务快速协调机制,2023年,中欧班列共发运1269列、增长31.2%。
三是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进“组合港”“一港通”拓点延线条,实现广州、深圳“枢纽港”港口和大湾区内河码头“支线港”间信息互联互通、海关监管互认,平均压缩货物堆存期超60%,降低物流成本近20%。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出口企业在东莞 “一站式”办理海关通关和安检手续,通过海运直接运输到香港机场,全流程缩短至1天内,通关等综合成本降低30%。根据高精尖设备、科研用特殊物品、供澳冰鲜水产品等各类商品特点,量身定制便利化通关措施。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占全国超1/3。
一是健全跨境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出台《广东自贸区跨境商事纠纷调解规则》,规定当事人可自愿选择国际公约、惯例及域外法律调解商事争议。联合港澳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发布大湾区跨境争议调解示范规则,推动出台统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名册,超过80名律师成为特邀调解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深圳市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等平台。
二是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打造横琴、前海、南沙国际法律服务区,吸引国际高端法律资源,目前前海已集聚六大类172家法律服务机构,横琴国际仲裁中心、横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运行。大湾区累计落地21家粤港澳联营律所,超过380名港澳律师领取(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证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综合法律服务。开展内地与香港跨境破产协作试点,依托“深破通”平台,实现深港两地破产管理人在线交流、境外投资机构在线查阅破产投融资需求信息。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打造案件监测、预警分析、应对指导、能力提升海外维权工作体系,实时监测欧美日韩等热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案件动向,聚焦互联网、软件、智能终端、机器人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警发布海外高频原告知识产权布局及过往诉讼情况,强化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常态化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帮助企业防御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抄袭本文至渠道者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BOB半岛。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