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BOB半岛环境水务治理有限公司官网!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OB SPORTS

联系我们

邮箱:youweb@qq.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在线咨询

bob半岛·体育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4-07-26浏览次数:

  bob半岛·体育南京市人民政府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的情况及相关成果成效。

  出席发布会的有: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庆,市法院副院长吴焱,市发改委一级调研员花力,市建委副主任戴康顺,市政务办一级调研员倪晓刚,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明春,以及各位媒体记者。

  为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先进标杆,进一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找差距、补短板、激发内生动力,自2019年7月起,中央依法治国办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日前,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决定,对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进行命名。我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首先,请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庆介绍我市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情况。

  王庆: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中法办发〔2020〕11号),命名64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南京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是被命名城市中唯一的副省级省会城市,也是我市继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2017年)和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2018年)后,再次获评的国字号法治建设方面的奖项。

  为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去年7月,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开展了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通知发出后,全国共有1847个市、县政府报名参加。经过省级初审、第三方评估、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核查等程序确定并公布了命名名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做好申报工作。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立足南京法治政府建设的实际,全面加强营商环境领域制度建设、创新“放管服”工作举措、完善执法司法保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全方位打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南京品牌。去年底,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市政务办、市建委等单位迎接国家评审组实地核查,在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和各区的大力支持下,从全国近百个省级推荐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终审。今年1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在北京进行集中评审,我市以高质量的现场答辩,得到了来自中央机关、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近20名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成功入选,最终获得命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各项工作。市长韩立明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多次就深化依法治市实践、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进行部署、作出批示、明确要求。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们切实履行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职责,会同各区、各部门共同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19年,南京入选“国内十大最有安全感城市”,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位居全省首位。根据今年6月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我市营商环境指数和法治保障环境指数均列全国前十。

  一是稳预期,营造最稳定的法治制度环境。我市营商环境领域现行有效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0余件,体系完善、覆盖全面。知识产权保护半岛BOB、信用监管、政务数据管理、人才“宁聚计划”等制度创新国内领先,《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已列入2020年度政府立法计划。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和“新100条”,突出强调要在法治建设、政务效能、市场监管等方面寻求更大的创新突破。近三年,我市开展审批制度、商事制度、投资体制改革、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领域规章制度专项清理,修改废止市政府规章86件、规范性文件149件,市设证明事项全部取消。优质半岛BOB、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赢得企业普遍点赞。

  二是促公平,构建最有序的法治市场环境。相比特殊政策照顾,市场主体更加渴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积极回应企业期盼,我市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明晰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南京是继天津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城市,全面实施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见面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重大改革全国领先。随着《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的深入实施,信用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衔接的新型监管机制已初见成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重点打造了投资事项“一网通”“一门通”“一事通”等“十个一”的“宁满意”工程,推动500个以上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充分发挥依法行政的保障作用,涉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不断深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面覆盖。为有效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对全市713个行政执法主体,1.7万名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全部进行网上公示。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在街镇建立100个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实现受案“零距离”,有效保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是惠民生,提供最优质的法治服务环境。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依法防控疫情的实施意见和十项举措,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定有序。开展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督查,及时通报涉企政策不落实典型案例,促进问题清单及时解决。着力打造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等4项产权保护国家级品牌,在全国首创设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和援助基金会并行的管理人行业自治“”模式。高水平建成江北新区法治园区,构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法治保障新模式。建设南京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打造法律服务“最佳生态圈”。围绕创新名城建设连续两年持续深化法治服务环境提升计划,实现市、区、街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开展“法润南京”“法企同行”“法律体检”等专项活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建成市、区两级非诉服务中心,实行法律援助容缺受理制度,以远程会见方式有效解决疫情期间律师会见难问题。推动“七五”普法深入人心,实现领导干部学法机制化、常态化,开展民法典百日宣讲等专题普法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主持人:感谢王庆副主任的介绍。市法院坚持从讲的高度,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重点工作来抓,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下面,请市法院副院长吴焱介绍营商环境领域司法保障的相关情况。

  吴焱: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自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来,市法院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部分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领先品牌。去年10月,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市法院作为“执行合同”评价指标唯一代表单位介绍经验,该项工作入选全市政法工作十佳创新品牌。今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南京的综合排名上升至第六位,其中市法院牵头主抓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指标分列全国第三和第五。

  我们主要的做法:一是着力抓好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市法院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市区两级法院均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法院全程参与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优化营商环境新100条的制定工作,并结合审判和执行工作,分别出台细化实施举措。上周,市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的十条措施》,将涉企司法保护贯穿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发布南京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第二批典型案例,引导干警树牢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和裁判导向,努力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是着力提升“执行合同”指标质效。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将涉企案件纳入“绿色通道”,对于符合条件且预交案件受理费确有困难的企业,依法减交、缓交或提供司法救助,畅通企业维权渠道。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的解纷机制,进一步优化“云端”诉讼服务功能,疫情期间,研发“宁审通”在线审判系统,推行“十项诉讼事务全市通办”,让企业享受“一站式”“不打烊”的诉讼服务。作为全国会确定的20个试点城市之一,南京深入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完善司法确认、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涉企纠纷的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结合商事案件数量、类型、难易等因素,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促进办案质量提升,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强化善意文明执行,提升执行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及时兑现胜诉企业权益。委托淘宝网等第三方机构辅助司法网拍工作,提高财产处置变现效率,持续压降执行成本。充分保障市场主体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文书上网、庭审直播、执行信息、审判流程等司法公开要求,市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三是着力打造“办理破产”南京品牌。近年来,市法院立足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不断提升办理破产能力和水平。先后办结“长航油运”“舜天船舶”“江苏省纺”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破产案件,审理新加坡高等法院认可我国法院破产清算程序“全国第一案”。推动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层面的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在去年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南京法院“企业破产环境”试评价指标居全省法院首位。在全国率先建立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成立南京破产法庭、破产管理人协会、破产管理人援助基金会、南京市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南京破产审判目前已形成“一庭三会”“四位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格局。

  四是着力增强司法“保护中小投资者”效能。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妥善处理企业家涉刑案件,慎用刑事强制措施,杜绝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围绕规范保全出台15项举措,强化依法审慎司法导向,超标保全、不规范保全等现象被有效规制。制定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措施被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出台促进全市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10项举措,构建“一个中心、四翼环绕”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区域全覆盖格局,助推南京成为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首选地。疫情以来,集中出台13项涉疫纠纷审判指导,编发《中小微企业法律风险提示百问百答》,干警积极投身一线担任“护企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防控风险,全力保障实现“双胜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吴焱副院长的介绍。市发改委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主要牵头实施部门,始终把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放在首位。下面请市发改委一级调研员花力,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环境等情况。

  花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紧扣“坚持用户思维、对标国际惯例、落实改革要求”的总体思路,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聚焦群众满意度,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形成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亮点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一是实施了一揽子改革措施。推出关联事项“一链通”,将相互关联的跨部门跨层级多个事项,由一个部门牵头,一个窗口办理。完善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全业务一体化办理、商品房交易登记全程不见面服务、水电气有线电视业务与不动产登记线上联动办理等特色举措,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在“12345”政务服务热线设立“防疫+”专席,创新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二是优化了一系列批办事流程。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约85%,企业平均报件材料减少约44%,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表单申请、一套材料申报、一个窗口出件”。优化跨境贸易服务,实现原产地证书办理的全程网络化、数据化,企业足不出户即能完成原产地证书的办理。三是解决了一大批堵点问题。通过聘用专职技术调查官、严格规范案件审理时限、提高侵权赔偿标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知识产权诉讼“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打造升级版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建立立案、证据交换、庭审三个环节的“不见面”平台,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全程在线完成诉讼,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矛盾纠纷。

  转作风、提效能,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推进体系。一是注重制度供给,优化法治保障。继推出两个营商环境“100条”政策后,今年着力推动制定市政府规章《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贯彻落实国家、省最新立法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立法经验,全面总结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立法予以固化,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激励创新创业、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注重监督检查,强调政策兑现。按照年初制定的“新100条”政策推进落实计划,按季度汇总梳理各部门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措施真正落地。开展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督察,定期通报营商环境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建立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邀请我市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作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为我市营商环境“找茬”“挑刺”。定期收集“12345”政务热线关于营商环境方面的投诉意见,逐一分析核实、协调解决。三是注重宣传解读,强化引导。汇总梳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编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报》15期和“新100条,新气象”系列报道25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牵头组织市政务办、市市场监管局等营商环境工作重点部门成立我市营商环境政策宣讲小组,深入各板块和园区开展营商环境政策宣讲,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度。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不松劲,对标国家营商环境最新改革精神和先进城市优秀做法,着力打造“三个高”,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高质量兑现政策承诺。坚持常态化自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确保优化营商环境两个“100条”政策和纾困惠企政策落实落细。二是高频率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举办“我为营商环境献一策”活动、发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作用,持续搜集市场主体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将其作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突破口,不断提升政策举措的精准性。三是高水准营造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多形式宣传、多角度报道、多频次推送,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形成强大声势,营造“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感谢花力调研员的介绍。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的重要抓手。下面请市建委副主任戴康顺,介绍依法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大改革情况。

  戴康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法治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下面我代表市建委,就南京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的法治化建设情况向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进行简要通报:

  我市自2018年6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严格落实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把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创建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的“先手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成了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的“五个一”审批管理体系,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审批时间压缩近80%、企业报件材料缩减约44%,改革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在工程建设领域,市建委始终坚持法治引领、规范有序,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一以贯之地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从四个方面打造南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特色品牌:

  一、创新工作机制,构建最简审批体系。一是抓审批体系构建,充分运用国务院赋予的“减、放、并、转、调”五大改革工具,依法精简、取消、合并、优化项目建设四个阶段审批事项。二是抓工作措施优化,制定建设工程审批豁免清单和相关评价评估分类管理清单,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的全链条下放赋权。三是抓规章文件配套,先后出台“施工图审查自审承诺”“施工许可告知承诺”“桩基工程先行施工”“区域先行评估、成果直接运用”“管线测绘限时免费供图”“政企融合阳光电力”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出台近百份改革配套文件明确改革依据和方向,确保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强化服务协同,打造最优审批体验。一是以强化协同共享、推进协同服务为重点,全市一个系统进行审批,明晰规范并联审批流程和行为。二是以提升市场主体改革感受度为目标,依托审批管理系统提供审批前辅导、协同服务,通过“一号答”“全程”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指导以及协调、帮办、等;三是以呼应企业需求为方向,建立完善改革跟踪反馈、调整修正和绩效评估机制,把最终打分的权力交给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边评边改、以评促改,努力推动社会评判改革、市场认可改革。

  三、推进政务公开,打通最畅审批通道。一是全力推进“互联网+不见面审批”。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充分运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进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各类工程审批事项实现数字化办理。二是全面加强审批用时管理。制定项目审批时间计算规则,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建立“亮灯”“督办”管理功能,将行政审批各环节全部纳入时限管理,杜绝体外循环,进一步压减“隐形时间”。三是畅通审批决策沟通渠道。建设工程建设审批手机端软件助手,实现项目审批进展随时随地掌控、事项审批决策随时随地研究、最新改革政策随时随地获取。

  四、落实关键举措,发挥最佳监管效能。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规范化,公开随机的抽查事项和程序,开展常态化联合检查,确保执法公正透明;二是建立健全告知承诺事中事后核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审批部门及质量监管部门协调,强化建设、设计等单位主体责任。三是加强“信用南京”建设,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平台,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引入“黑名单”制度,实行失信联合惩戒。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审批改革的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市建委将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更加完备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机制,为推动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实现南京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主持人:感谢戴康顺副主任的介绍半岛BOB。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政务服务,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市政务办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宁满意”工程成效显著。下面请市政务办一级调研员倪晓刚介绍相关情况。

  倪晓刚: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近年来,市政务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我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介绍市政务办在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上所做的工作:

  按照上级部署,取消、下放权力事项,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重复审批。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事项清单,明确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得增设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和环节,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根据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关规定,清理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打通数据壁垒,提升数据共享能力,通过数据汇集及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务数据共享水平,增强政务数据对社会治理及政府决策的支撑能力。推行极简审批,深度优化整合事项办理时涉及的材料、流程等要素,推动高频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形成情景化办事标准,为企业办事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目前,全市一网通办事项数为13265项,不见面率已达95.12%。

  致力打造整体政府,重塑办事流程,“宁满意”“十个一”工程均衡发展。如: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实现民生类事项“一证通”办。充分整合电子证照数据,以营业执照为唯一凭证,实现企业类事项“一照通”办。消除办理区域和层级障碍,实现高频事项就近“一城通”办。为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繁问题,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目前市区两级共形成1386个“一件事”场景,真正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企业群众。

  今年,省政府明确我市为推动“放管服”、商事制度等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地方,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南京市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二。下一步,市政务办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以提升“宁满意”工程为抓手,以政务服务工作新业绩为我市打造一流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市助力。

  主持人:感谢倪晓刚调研员的介绍。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是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下面,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明春介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情况。

  黄明春: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根据本次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市场主体准入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向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朋友们进行简要通报: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两个“100条”的精神,市市场监管局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领域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二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目前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53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已纳入改革试点,扩大试点的地区纳入改革的事项有354项。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市逐步复制推广试点经验,以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三是以省政务“一张网”为依托,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上半年,全市通过全链通平台,全流程开办企业3940家,同时我们还运用服务专区咨询、指导和帮助的功能,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办理。今年1—8月份,我市新增市场主体14.28万户,同比下降了1.48%。截止到8月底,南京市的市场主体总量是148万户,比去年底增加了4.26%。四是进一步放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集中经营场所的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条件,推动实行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2018年,南京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城市,在全国部分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南京市在“开办企业”指标方面改革成效明显,国家发改委要求南京市总结经验,供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交流学习参考。2018年度,南京市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被省政府列为推动“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等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地方。2019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南京市“开办企业”指标在全国41个城市中名列第7位。2019年度,南京市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再次被省政府列为推动“放管服”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地方。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两个“100条”的精神,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一是持续提升开办企业获得感。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业者办事体验度,增强企业改革获得感。二是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依托江苏省政务服务网,进一步推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线“一次验证、全网通用”,方便市场主体办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三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将结合工作职能,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感谢黄明春副局长的介绍。刚才,我们6家单位介绍了各领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成果成效。现在,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说明所在的新闻机构。

  法治日报记者罗莎莎:我是法治日报的记者。刚刚王庆副主任介绍了南京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做的一些项目,今后南京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法治作用?具体有哪些举措?

  王庆: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南京法治建设的关心和关注。习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按照总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全领域和各环节都高度重视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南京这次入选了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将充分发挥好全国示范项目的标杆作用,以法治建设的新成效引领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再优化、再提升。近期我们将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着力加强法治建设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统筹推进。国家层面将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南京市正按照中央、省委部署,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契机,谋划制定新一轮法治南京建设规划和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将作为“十四五”时期南京法治建设的重大目标和重要任务。重点是着力推动制度体系更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更优质高效、市场环境更公平公正,执法司法更有力规范、尚法氛围更深入人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营造更加稳定、规范、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采取更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一是加快制定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有效固化创新举措,以精细化的制度供给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获得感。同时及时清理有关营商环境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保证重大改革推进的主体合法、权限明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围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研究制定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十个领域的法治措施,编制符合南京实际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为科学衡量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实绩提供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对营商环境建设的保障作用,重点是严格规范涉企的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推进实现涉企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听证制度的全面落实,加大力度提升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优势,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劳动争议、工伤事故和破产倒闭引发的矛盾纠纷。谢谢!

  南京日报记者张源源:我是南京日报的记者。市场监管部门提到过不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的措施,南京作为一个高校云集的城市,大学生创业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措施?

  黄明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核心是大力地引进人才,尤其是南京高校的毕业生。在支持高校学生创业方面主要有三方面措施,一个是提供优质服务,在办理执照时,通过单一窗口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为大学生当日办结。另一个是实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信息申报,对大学生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集中经营场所创业的,以信息申报材料直接办理登记,不用再提交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等其他材料了。第三个方面是免费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我局已经建设了专业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从申请、评价、质押登记等全流程服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如具有权属清晰的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均可通过平台服务,向银行申请,平台实行免费服务。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如有其他问题,会后可以与我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5 BOB半岛环境水务治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190018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