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考前减负】音频带背!最后复盘传播学经典理论(阿弥陀佛400+每日拜拜)◼️ 此前整理过「」。这次的内容重点与之相似,但也根据冲刺复习的重要性程度做了适当的删减和补充,以40条常见、常考、重点的内容为核心,通过音频带读的方式在倒计时5天的时间内为大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回顾基础知识内容做好准备。老婆/姐妹/朋友们可以保存音频在浮窗,在临睡前、在吃饭时、在通勤中,都可以复习传播学经典理论内容。
◼️ 从周一至周四,秃头所将分别更新 「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前沿热点类」 共四个版块的重点知识带背,以“考前减负、专注要点、回顾基础”为核心,帮助所有秃头所的赛博朋友们在这几天时间内最后复盘一遍新传通用学科内容!
◼️ 剩下几天bob半岛·体育,班班花花和秃头所与大家一起,坚持、踏实、稳定,抓住眼前、当下可以把握的确定性。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秃头研究所【考前减负】冲刺带背企划BOB半岛!今天南京下了好大的一场雪,我们去到了鸡鸣寺给大家祈愿,希望23、24日考试的秃头所的所有赛博朋友们,都可以实现理想、达成期待;也希望在2024年,在春天再次来临时,能够与大家一同,真正地做到去更大的世界,做更有趣的人。好啦,以下开始本期带背内容bob半岛·体育。
1.能指与所指:能指也叫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联想;所指也称为意指,是符号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
2.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理论,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进行信息交换和行为互动的过程,认为通过承载相应的意义,符号能够在个体间不断进行交换,帮助其认知社会环境、了解自身情况、形成自我,并做出相应的社会互动。
3.主我/客我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认为自我可以被分为两大相互作用又彼此联系的部分,一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通过个人的具体思想和行动表现出来;二是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自我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产生这一过程的纽带,是有意义的符号。
4.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自我互动的本质是个体与他人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例如角色的期待、交往的关系与立场的展示等。
5.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是指传播双方之间拥有对于符号意义共同、共通的理解,同时能够保持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bob半岛·体育。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是传播的前提条件,传播交往的互动行为必须建立在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之上BOB半岛,无法沟通与理解的部分将会产生传播隔阂,由此造成符号意义的误读。
6.镜中我理论:查尔斯·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认为个体对自我认知的状态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镜中我”的形成正是仰仗于此。“镜中我”越清晰,代表传播活动越活跃,对自我的把握也更加客观、准确。
7.拟剧论: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描述的是传统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的理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
8.类社交互动:类社交互动实际上是人类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与非人格化的传播媒介产生了人际互动错觉,进一步在符号与符号的交换中让媒介与自身进行了一次虚拟的、模拟式的社会交往。这种现象在社交网络与视觉时代更加明显。
9.集合行为: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集合行为的三个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半岛BOBbob半岛·体育。
10.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名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提出:1.环境监视功能:拉斯韦尔将大众传播比喻为“哨兵”;施拉姆则比喻为“雷达”;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络、协调与统一;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传递给后代;还泛指一切的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社会规则、风俗习惯。
11.查尔斯·赖特的四功能说:查尔斯·赖特于1959年《大众传播:社会学的视角》一文中阐明:1.环境监视:警惕外来威胁;满足社会信息需要;2.解释与规定:告诉人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反应,是一种带有说服或动员的活动;目的是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4.提供娱乐。
1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正负功能说: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默顿在1948年的论文《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中提出: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商品、问题、意见只要得到大众传播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众,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填补“个人态度”和“公共道德”之间的嫌隙;3.作为负面功能的“作用”:“了解很多但行动很少”——沉浸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而失去社会行动力。
13.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是美国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学》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传媒通过对客观世界中的事实信息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后构成的媒介信息环境。大众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受到媒介组织内部的经济与等权力关系以及媒介组织规范与实践原则影响,“窗子式”地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动情况。
14.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日本学者藤竹晓认为,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代表着大众媒介对公众认知的塑造将改变其社会实践行为,由此导致现实环境不断向着媒介所塑造出的信息环境所倾斜,最终使得媒介真正拥有了改变社会实际的力量。许多被大众媒体所呈现的事件bob半岛·体育半岛BOB、观念、价值、生活方式最初并不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半岛BOB,但只要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现象。
15.魔弹论:魔弹论(强大效果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BOB半岛,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能够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映;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16.两级传播: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关注大众传播与态度改变的伊里调查中发现了两级传播现象半岛BOB,并被1945年的迪凯特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并非直接抵达受众,而是会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前者在内容传播、告知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后者则能够通过诉诸人际传播和群体流通的方式起到说服和态度改变的影响。
17.意见领袖: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中的信息流传递者,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BOB半岛。其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他们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其特点包括(后在迪凯特研究中被证实):(1)与被传播者间为社会地位平等关系(2)均匀分布在任何群体和阶层(3)分为单一意见领袖与综合意见领袖(4)大众传播的信息接触频度高和接触量大 。
18.创新扩散理论:1962年,埃弗里特·罗杰斯将信息流研究的成果和若干领域的信息流与个人影响研究相结合,其中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和乡村农业推广工作等领域,发展出他所谓的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创新品想要在群体中获得认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递、说服 作用都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创新扩散的五要素、五类 创新采用者、五个决策阶段、以及同质性与异质性网络。
19.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看做是具有特定需求的个人,将其媒介接触行为看做是基于某种特定需求而使用媒介,并使得该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0.议程设置: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季刊》上发表《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首次提出“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他们认为大众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是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要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相比于此前的态度改变研究,议程设置更加关注个体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
21.属性议程设置:1997年,麦库姆斯和肖在一篇研究西班牙总统选举与中国台北市长选举的论文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不仅停留在“制约视野”的层面,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大众传媒报道的对象事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而媒介在报道时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对某些特性属性进行凸显和淡化处理,使对象事物的“主导属性”传达给受众,会影响到受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判断和态度。即媒介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更告诉我们“怎么想”。
22.议程融合:肖和韦弗在1999年提出议程融合(agenda melding)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降低认知不协调,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为了融入自己想要加入的群体,个人必须接触与该群体相关的媒体半岛BOB,使自己的议程与该群体一致。
23.网络议程设置:麦库姆斯和他的学生郭蕾等学者在2013年12月提出了“关联网络议程设置”,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个的议题或者属性,而是一系列议题所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不仅仅告诉我们想什么与怎么想bob半岛·体育,同时还决定了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与判断。
24.沉默的螺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大多数人一般会避免因固执己见和与众不同而受到孤立。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一致时,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将会被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相左时,会倾向于保持沉默。其结果是:劣势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形成强势意见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恰似一个上大下小的螺旋发展过程。
25.培养理论:由格伯纳和格罗斯于197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间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26.知识沟假说:该理论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向社会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多,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二者间的“知沟”将呈现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27.框架效果:框架是人们认识和阐释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使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受众框架会与媒介框架产生碰撞,造成相应影响半岛BOB。
28.第三人效果: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效果时存在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bob半岛·体育,即倾向于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宣传性及负面信息,对“你们”、“我们”没多大影响,但对“他们”却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9.经验学派:传播学经验学派即美国传统学派,在研究中注重经验与实证。经验学派推崇的是科学半岛BOB、实践、传播技术与功能的发展,强调量化的研究方法。
30.批判学派:传播学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的关系,注重大众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问题,关注人文、理想,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31.法兰克福学派:作为批判理论的重要提出者,霍克海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领导并建立了法兰克福学派, 形成了以批判现存社会制度,尤其是现代传媒体系与文化生产脉络的学派核心思想,期待通过揭示当代生活的异化与剥削情境,以此更好地解放人民、创造新的社会图景。 其中,以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为重要理论基点,对大众传媒制度与大众文化、社会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质疑与批判半岛BOB,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个研究立足点: 现代传媒与文化生产对公众的统治。
32.文化研究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是 以霍加特、威廉斯等人的早期文化主义思想为基点,结合了阿尔都塞与葛兰西思想 ,从 文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等多重学科视角 中来研究社会中 不同文化现象 的理论派别。 文化研究学者将文化放入其所产生和被消费的社 会关系与体制中进行研究BOB半岛bob半岛·体育,将文化与意识形态、阶级、种族、性别等更广泛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学派研究目光主要投注在媒体文化和流行文化中,注重先锋主义艺术运动中反抗和解放的潜能。
33.传播的经济学派:传播经济学是在接受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假设基础上半岛BOB,通过观察传媒市场机构来研究生产资料的问题bob半岛·体育,期待发现这些机构是否会通过影响媒体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其他、文化目的。 与文化研究学将传媒组织看作是文化与意义霸权的生产机器不同,传播的经济学偏向于将传播看作是一种产业,和其他社会产业组织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与其他经济现象相同半岛BOB,采取经济的方法对大众传播产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进行研究。
34.媒介环境学派:媒介环境学派选择将媒介作为与自然环境相同的社会环境、符号环境、感知环境进行研究BOB半岛,试图揭示媒介系统所包含的固有结构,揭示对人的感知、理解和情绪的影响,以思辨的态度对技术与社会做出反思。 其中,三个命题组成了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重心,包括传播媒介并非中性渠道; 不同媒介的技术及符号特征均呈现固有而独特的偏倚方向; 不同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给人和社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均同该媒介的固有偏向有关半岛BOB。
35.文化工业:文化工业的整体特征是违背启蒙本质的,尤其是统治者通过大众媒介对个体进行的控制,人类脱离了理性与智识的状态,被生产、发行、效果而精心算计。
36.编码与解码:传播者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并且为了那些目的操控语言和媒介。其次,接收者(解码者)并未接受所传送的信息,而是能够根据本身的经验或间接,透过主导-霸权的地位、协调的符码、对抗的符码等诠释来抗拒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意味着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选择者和参与者,观众也参与到电视意义的创作之中。
37.文本盗猎者:詹金斯借用了德赛都的“盗猎者”概念,将媒介粉丝定义为通俗文化的盗猎者,他们挪用通俗文本并以“为我所用”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将看电视的经历转为一种丰富复杂的参与性文化。盗猎模式强调了意义制造的过程和大众阐释的流动性。粉丝之所以从所有文本中挑选出那些媒介产品,恰恰是因为那些产品能够成为表达粉丝现有的社会承诺和文化利益的工具,是为其服务的重要内容。
38.受众商品论:在《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一文中,斯迈思提出受众商品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提供的所有优质内容节目只是作为吸引受众的“免费午餐”,吸引他们参与到节目半岛BOB、版面中来,接受广告商的信息内容。换言之即是:将受众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商获得经济利益回报。
39.媒介帝国主义:1969年,席勒发表《大众传播与美帝国》一书,直指战后美国利用国内的“军事工业传播教育复合体”(大众媒介与美国政府、军事工业构成联合体)维持美国现有的制度。同时,将美国式的传播制度推销到世界各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认为传媒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一部分。
40.媒介即讯息:社会中真正重要的信息并不是传播内容,而是媒介的形式和特点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13988888888